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论堂除不当侵吏部差遣元祐元年闰二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六八、《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五
伏谓朝廷差除之法,大别有三:自两府而下至侍从官,悉禀圣旨然后除授,此中书不敢专也;
卿监而下,及已经进擢或寄禄至中散大夫者,皆由堂除,此吏部不敢预也;
朝议大夫而下,受常调差遣者,皆归吏部,此中书不可侵也。
法度之设,至详至密,所以防大臣之专恣,革小人之侥幸也。
恭惟神宗在御,深究其弊,凡堂选奏举之类,并悉罢去,以示大公之道。
始因去年八月执政申请,以繁剧去处、重法地分为词,收占吏部所用知州通判知县并在京库务、寺、监丞阙六十馀处,并归中书取旨选差之后,除吏之弊,私徇寖多。
天下州郡,除别京、大府并元系堂除处及取旨选差并元属八路指射外,其归于吏部以待常调者,数极少而员极多,待次之士,远至二三年,近须一岁。
或有一阙可就,则中书取而差他人矣;
或受一阙而去,则中书又夺而惠他人矣。
处州胡宗质睦州李孝广滁州陈知新光州燕介均州刘斐永州吴潜,此六郡者,皆非元系堂除去处,而中书取以差也。
吏部王照海州,栾子元通判瀛州方蒙咸平县,皆数月矣,中书乃以石麟之海州胡及通判瀛州孙纯咸平县,是皆夺而惠之也。
若谓胡宗质、李孝广、陈自新自提举得替,燕介中散大夫石麟之曾任太常官,皆非吏部可差之人,则当契勘堂除州郡而差,不当取吏部见使之阙夺他人之已受者与之也。
若谓朝廷审择庶官,执政惟才是用,则刘斐曾任知州,以失入死罪责降,吴潜曾为通判,以刻剥苛细罢官,皆非所谓才者,而近方牵复,并先除郡,士论喧沸,已谓不平。
然又有甚于此者,盖胡及尝为开封府判官,以不能检束去职,才送吏部,便得堂除;
孙纯以受赃致罪,止宰相之妻族,乃受畿邑;
又皆夺他人之有而与之,谓胡及冲栾子元、孙方蒙
王说前知徐州,附会吴居厚,掊敛害物,得替归部,忽除省郎,为人所弹,乃罢其职,今则差知密州
陆师渊前知开封县,税入中限,犹未造簿,以弛慢冲替,今则差知宿州
胡及吏部、王省郎,皆是朝廷显责,诏墨未乾,而中书已有选授,告命之出,不述所因。
陆师渊刘斐、吴均是卫替,而师渊又得元系除大郡。
私曲纵横,莫甚于此。
是陛下黜之则执政升之,陛下退之执政进之,怨归于上而恩出于下,非今日之所宜有!
夫威福者,天子之所得专;
法度者,大臣之所当守。
今大臣进退群吏,一出己意,不守法度而欲专威福矣。
臣恐朝廷不尊而纪纲紊乱,当此之时,宜戒其渐也。
伏愿圣慈将合系堂除阙编为一等,今后如有合得堂除之人,只于前项去处定差。
其曾经擢用而非次差替,罢或责降牵复不送吏部者,于合得堂除人之下,别为一等,依名次先后差遣,并不得于吏部所使阙差授冲已授之人。
所有元丰八年八月取旨选差条贯,乞赐删改。
寿州学记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八、《忠肃集》卷九
今上临御四年,诏有司始以经义取士,增太学、郡国学官,设三舍。
既十年,闵学者之未大成,法虽立而教养之意未尽宣,乃慨然更新之。
太学始,其法损益可论定者著之书,曰敕,曰令,曰式,选建官推之。
其弗可者,使辄言上。
天下之士,于是益晓识上指,至者辐凑,视旧所增,盖以千数。
方是时,胶西韩君晋卿,守寿州一年矣。
君材强敏,至州阅月,视州之学,叹其庳隘,无以承明诏,乃得转运判官废廨,请于朝迁焉。
日与通判州事新昌石君麟之躬自临治,经地度材,新故相参,公无调费,人不知力,凡为屋百一十楹。
孔子居其中,师堂、生舍列其旁。
宾有次,射有圃,楼庑庖湢罔不具。
邦人既享学之成,皆大说喜。
君曰:「未也」。
为具道天子所以养士意,劝掖率厉,使及时进于学。
又请建官为之师,遂以其事属余记之。
盖吏不得良法而行,法立而浅闻,弗能究宣,皆甚所悼也。
以上所建立且十年,而太学犹以故未就绪,郡国尤阔不闻问,私尝疑其说。
太学更令,幸亲睹其始,而寿州之请亦适至,故乐道其实,记二君首能不失职,以告凡吏之忽此者。
尝闻之:天下之事有甚盛极利,特以施设盭其本而效不著者,可以条数,而其一学校是也。
学之论曰,置生欲多,赋廪欲丰,课业欲勤,纠禁欲严,如是以为盛。
此言可尔,尚所谓见其末而忘其本也。
恭惟上之教士,始于一好恶,明是非,向经术,俾士知所趋,而后申法令以辅焉。
其法之详,又使论者无不厌。
此所谓末与本称。
本末具而犹曰效不著,则尚谁任其咎?
是惟吏不奉宣故也。
抑闻之:道可言而不尽可言也。
故《六经》而下,传载不可尽,则古人固以待后世之自得也。
今士以经进,袖然待举,闻其言矣,卓然有得乎古人之所待者,岂尝有人乎?
而未之见也。
夫本所求者士,士志于道,而不加力乎所自得,则虽侈庙学,严法令,坐圣贤而师之,犹为观美而已!
岂上所望者耶?
然则咎非特在吏,而学者其可以不思?
是故并以告焉。
元丰三年十月记。
宋故乐平郡赵氏墓志铭绍圣二年 北宋 · 李昭玘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七、《千唐志斋藏志》第一三○一页
治平二年乐平郡得疾于京师三月二十九日终于寝,享年三十有六。
绍圣二年举葬于河南府洛阳县金谷乡南北张村之先茔,求志其墓。
盖闻乐平太宗皇帝之曾孙,魏王元佐之孙,平阳郡王允升之第二十一女也。
生帝室隆平之世,在玉牒疏服甚迩。
少失怙恃,乏慈养师傅之训。
年几及笄,已归于焦氏。
方是时,皇家惇叙近属,锡遣丰腆,绰有下嫁之馀典,声华文物,烂其盈门。
乐平已能脱贵气、振妙龄,不自骄放,温温然有谦柔肃雍之德。
奉事孀姑,如母子之懿;
敬顺夫子,犹寒士之配。
上承下抚,谐协中外,罔有间言。
维焦氏之族,望于京国,门阀高显,居养盛强,虽崇溢侈泰,皆得如欲,而乐平反能不蠹丽服,不爽厚味。
志尚女工,遵信释学。
励诸子以儒术,既长,皆得从士大夫之列;
教诸女以容德,既行,皆宜其家室。
于是,内外姻属皆懿其行、高其名,以谓良心淑范,发自天性,为一时宗女之标的。
焦公方资内助以成其家道,不幸乐平之早世也,可不哀欤!
厥后诸子登进禄仕,诸女凭藉贵富,著义方之显效,而荣养报复,蔑毫忽之及。
犹所谓耕不穫,猎不飨,可不重哀耶!
维天道阴骘在人,庆于积善,俾福遗绳绳,赫奕宗庙,是乃乐平之穫飨也。
夫子焦公世隆,见任左藏库副使
四男:长南叔供备库副使
颜叔东头供奉官閤门祗候
恭叔,前濠州录事参军
明叔左班殿直
二女:长适宗子成州防禦使令轨,次适宗子恩州防禦使仲篪。
孙男九人,孙女十三人,曾孙男女各一人。
乐平庆历四年赐封此郡。
余姻娅之末也。
尝闻其始终,故不获辞而书。
铭曰:
有淑无慝,德修以身。
弗寿而夭,命知匪人。
肤骨可朽,遗芳益新。
閟之窀穸,未复其真。
雒阳王震刻。
宋故宜春县赵氏墓志铭绍圣二年五月 北宋 · 李昭玘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七、《千唐志斋藏志》第一二九七页
自古佐命功臣,逮国家平定之后,鲜□以功名终者。
唯焦氏之先,翊戴艺祖,削平区夏。
其后乘舆幸洛,特以□女联姻帝室,终始顾遇不少衰。
逮后之子孙,克绍厥绪,缙绅奕奕,为□□族系之冠,而国家亲礼不替,故与宗枝世为婚姻,罔有疑问。
宜春县太宗皇帝之曾孙,韩王元偓之孙,相王允弼之第七女也。
聪明婉淑,出人远甚,以熙宁五年归于焦公世隆
虽少处华显,而□□妇道,敬奉尊属,抚育卑幼。
国朝每大礼锡庆,宜春以法得官,其□□□□,人服其量。
临财赒济,不为秋毫计。
每家庙时享,矜慎威仪,与祭者罔敢□惰容,故能佐佑君子,嗣其家声,使圣君贤臣之后,敦睦缔合,以传无穷,顾不盛哉!
宜春始授平原郡皇祐六年改封兹邑
元祐六年五月初九日终于寝,享年五十有七。
焦公见任左藏库副使
七男:长南叔供备库副使
颜叔东头供奉官閤门祗候,监西京中岳庙
恭叔,前濠州录事参军
明叔左班殿直
次介三班奉职,早亡;
庄叔、师叔,并三班奉职
四女:长适成州防禦使令轨,次适恩州防禦使仲篪,次适国学进士刘炳,次适右千牛卫将军仲葳。
孙男十一人,孙女十四人,曾孙男女各一人。
将以绍圣二年五月八日,举葬于河南府洛阳县金谷乡南北张村之先茔,乃为之铭曰:
于铄王化,基于正家。
瑶枝秾茂,晔晔其华。
婉彼宜春,闺房之秀。
谁其配之,功臣之后。
懿范方著,胡啬其年。
令德,永贲幽泉。
洛阳王震镌。
代人与尚提学 宋 · 沈与求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六○、《沈忠敏公龟溪集》卷八
绛帷邃密,横经尝列于下陈;
金节光华,歛板复参于前导。
何幸师资之旧,辄居部属之馀。
喜溢心颜,荣生步武。
窃念某天资至昧,人品甚微。
拙如吐墨之鱼,勤类蚀书之蠹。
十年太学,功屡失于几成;
五郡泮林,身更同于历聘。
昨假邹君之馆,适留吴会之区。
彀中之地许游,缪因志鹄;
户外之履常满,特俾升堂。
侵寻岁月之赊,蹭蹬功名之会。
猥从世禄,羞负己知。
鼓馀勇以当方锐之师,出遗算以雪累战之耻。
技已殚矣,幸而得之。
从新进之衣冠,号贵游之子弟
嘶风志在,虽知塞马之还;
望月心惊,殆有吴牛之喘。
徒以为贫而仕,岂能择地而安。
来掌市租,实司津钥。
坐念尘容之抗,益负初心;
聿瞻星使之飞,庶偿大愿。
伏惟某官心源卓荦,才刃纵横。
耸野鹤之奇姿,肖石麟之异禀。
胸吞万卷,居有俊声;
气压千人,往无坚对。
未陟禁涂之要,聊从使传之荣。
会殿最于列城,职高论秀;
分泾渭于群吏,任剧廉能。
顾惟虚薄之资,夙荷作成之赐。
矧于此地,辱在所临。
虽不能载剑分庭,干部使者之誉;
或庶几抠衣造席,执门弟子之容。
论冬温无冰劄子元祐六年正月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栾城集》卷四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见前年冬温不雪,圣心焦劳,请祷备至,而天意不顺,宿麦不蕃。
去冬此灾复甚,而加以无冰。
二年之间,天气如一。
若非政事过差,上干阴阳,理不至此。
谨案常燠之罚,载于周书;
而无冰之灾,书于《春秋》。
圣人之言,必不徒设。
臣谨推原经意,而验以时事,惟陛下择之。
盖《洪范·庶徵》:晢则时燠,豫则常燠。
谋则时寒,急则常寒。
晢之为言明也,豫之为言舒也。
故汉儒释之曰:「上德不明,暗昧蔽惑,不能知善恶,无功者受赏,有罪者不杀,百官废礼,失在舒缓。
盛夏日长,暑以养物。
政既弛缓,故其罚常燠。
周失之舒,秦失之急,故周亡无寒岁,而秦灭无燠年」。
今连年冬温无冰,可谓常燠矣。
刑政弛废,善恶不分,可谓舒缓矣。
臣非敢妄诋时政,以惑圣听,请为陛下具数其实。
然事在岁月之前者,臣不能尽言,请言其近者,凡有罪不诛者七,无功受赏者四:陆佃礼部侍郎,所部有讼,而其兄子宇乃与讼者酒食交通。
狱既具而有司当宇无罪,此有罪而不诛者一也。
石麟之开封府推官,与诉讼者私相往来,传达言语,狱上而罢,更为郎官,此有罪而不诛者二也。
李伟建言乞回夺大河,朝廷信之,为起大役,费用不赀。
今黄河北流如故,涨水既退,东流淤填,遂成道路。
臣屡乞正欺罔误国之罪,不蒙采纳,任如故,此有罪而不诛者三也。
开封府推官王诏故入徒罪,虽该德音,法当冲替,而仍得守郡,至今经营差遣,迁延不去,此有罪而不诛者四也。
祥符张亚之为官户理索积年租课,至勘决不当偿债之人,估卖欠人田产,及欠人见被枷锢,而田主殴击至死,身死之后,监督其家不为少止。
本台按发其罪,而朝廷除亚之真州,欲令以去官免罪,此有罪而不诛者五也。
孙述知长垣县,决杀诉灾无罪之人,台官有言,然后罢任,虽行推勘,而纵其抵欺指望恩赦,此有罪而不诛者六也。
秀州倚郭嘉兴县人诉灾,州县昏虐,不时受理,临以鞭扑,使民相惊,自相蹈藉,死者四十馀人。
虽加按治,而知州章衡反得美职,擢守大郡,此有罪而不诛者七也。
近日差除户部尚书以下十馀人,其间人材粗允公议者不过二三人,其他多老病之馀及执政所厚善耳。
臣与僚佐共议,以为不可胜言,是以置而不论。
独取其尤不可者杜常、王子韶二人论之,然皆不蒙施行。
杜常熙宁间谄事吕惠卿兄弟,注解惠卿所撰手实文字,分配五常,比之经典。
及其所至谬妄,取笑四方。
其在都司,希合时忱、任永寿等旨意,施之政事,前后屡为台官所劾。
兼其人物凡猥,学术荒谬,而寘之太常礼乐之地。
命下之日,士人无不掩口窃笑。
此无功受赏者一也。
王子韶昔在三司条例司,谄事王安石,创立青苗、助役之法。
臣时与之共事,实所亲见。
吕公著御史中丞,举为台官
公著以言新政罢去,而子韶隐忍不言。
先帝觉其奸妄,亲批圣语,指其罪状。
自是以来,士人不复比数。
但以善事权要子弟,故前后多得美官。
今又擢之秘书,指日循例当得侍从
公议所惜,实在于此。
此无功而受赏者二也。
张淳资才凡下,从第二任知县擢为开封司录
曾未数月,厌其繁剧,求为寺监丞,即得将作。
又不数月,令权开封推官,意欲因权即真,迤逦迁上。
此无功而受赏者三也。
丁恂罢少府簿,经年不得差遣
一为韩维女婿,即时擢为将作监丞
此无功而受赏者四也。
其因缘亲旧,驰骛请谒,特从常调,与之堂除,以至除目猥多,待阙久远,孤寒失望,中外嗟怨者,尚不可胜数。
凡上件事皆刑政不修,纪纲败坏之实也。
大率近岁所为类多如此,譬如天时有春夏而无秋冬,万物虽得生育而不坚成。
天之应人,颇以类至。
指挥大臣,令已行者即加改正,未行者无踵前失。
勉强修饬,以答天变。
臣伏见去年岁在庚午,世俗所传,本非善岁。
徒以二圣至仁无私,德及上下,故此凶岁化为有年。
然事有过差,犹不免常燠无冰之异。
由此观之,天地虽远,得失之应,无一可欺。
若更能恐惧修省,戒饬在位,相勉为善,则太平之功,庶几可致也。
臣备位执法,实欲使陛下比隆尧舜,无缺可指,无灾可救。
是以区区献言,不觉烦多,死罪死罪。
取进止。
杂说 北宋 · 米芾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宝晋英光集》卷八、《宝晋山林集拾遗》卷四
向与一相识,书横粘,如是卷如何?
南叔善为令,政声流于邻壤。
右军《快雪时晴帖》,真字在苏志东房,今居吴郡
张颠书,贺八清鉴,风流千载人也。
帖凡七纸,苏太简家物,液献章子厚也。
子立《收笔阵图》,前有右军真迹,并《笔样手势图》。
后为章子厚取之,使吴匠制,甚入用。
今吴有其遗制。
近知此书在章持房下。
晋画古贤十人,失其名。
苏太简孙之颜行,人间名画也。
李重光作此等纸,以供澄心堂用。
其出不一,以池州马牙硾浆者为上品。
此乃饶纸,不入墨,致字少风神。
枢密林文节观吾家右军,叹息久之。
一日云:「贞观印,阁下有一轴,相去五六寸,乃是两枚,亦有相合者,不相当也」。
余闻之内愠,不敢发视者月馀。
一旦忘之,既开,皆不相当。
忽悟文节语,即驰告,公曰:「使君愈宝重也」。
涟水陈生善作重山复岭、古木瀑泉,近世少及。
皆若真山,不以雕锼细巧为美。
吾老年方得琅琊紫金石,与余家所收右军砚无异。
人间第一品也,端、歙皆出其下。
新得右军紫金砚石,力疾书数日也。
吾不来,斯不复用此石矣。
汉画龙已如今,则剑饰所刻头圆者,周龙也。
蒋永仲昙秀,吾题云:「撑云既奇倔,怒节更坚瘦」。
怒为露也。
好事家所收帖,有如篆籀者,回视二王,顿有尘意。
晋人书一帖是也。
谢奕之浑然天成,谢安之清迈,真宜批子敬帖尾也。
其帖首尾印记多与敝笥所收同。
君倩、唐氏、陈氏之类,玉轴古锦,皆故物。
希世之珍,不可尽言。
恨不能同赏。
归即追写数十幅,顿失故步。
可笑可笑。
陆珫字士瑶,或云陆统,有一字如此不识。
统一作玩。
武帝书,纸靡溃而墨色如新,有墨处不破。
吁!
岂临学所能,欲令人弃笔砚也。
古人得此等书临学,安得不臻妙境?
独写唐人笔札,意格尪弱,岂有胜理?
其气象有若太古之人,自然淳野之质,张长史、怀素岂能臻其藩篱耶?
昔归公跋赵令畤古帖,得之矣。
欲尽举一奁书易一二帖,恐未许也。
今日已懒开箧,但磨墨终日,追想一二字以自慰也。
学书谓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
所以古人书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
其次要得笔。
谓筋骨皮肉,脂泽风神皆全,犹一佳士也。
又笔笔不同,三字三画异形;
作意重轻不同,出于天真,自然神异。
又书非以使毫,使毫行墨而已。
其浑然天成,如蒪丝是也。
又得笔,则虽细为髭发亦圆;
不得笔,虽粗如椽亦偏。
此虽心得,亦可学。
入学之理在先写壁,作字必悬手,以锋抵壁,久之必自得趣也。
余初学颜,七八岁也。
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
后见而慕紧结,乃学《金刚经》。
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
久之,如印板排笇,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慕段季转摺肥美,八面皆全。
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官,《刘宽碑》是也。
篆便爱《诅楚》、《石鼓文》。
又悟竹简以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
其书壁以沈传师为主,小字大不取也,大不取也。
退之羲之「俗书趁姿媚」。
此公不独为石鼓发想,亦见此等物耳。
《名画记》载京兆尹黎干印曰「黎氏」。
此帖前后载者是书,后一帖半贞观印,剪除不去,故不入开元御府
僧权即徐。
谢帖「怀珍」,王帖「怀充」,皆梁武帝书證也。
「世南呈」非虞笔,后人妄添,可洗除。
孝先,本朝宰相王曾也,尝跋中令《送帖》。
芊芾,名连姓合之。
楚姓米,芊是古字,屈下笔,乃芾字。
如三代「大夫」字合刻印记之义。
元祐中,为左藏隰守刘季孙跋题。
刘季孙于从行,八百置得羲、献帖。
苏轼要芾小研山,不与,季孙遂以此帖来易,与之。
芾爱帖,许之。
王诜借山去已一月,闻欲易帖,渠自欲山,恐易了,遂百简索不还。
季孙赴任数日,乃还。
山无人追及,遂不及易。
季孙卒,其子以二十千卖,王防父知太原得之。
二三年间,以数种好玩于处易不成。
季孙两浙路分司章惇要,不与。
苏轼、秦观等有诗题其后,今皆除了。
润州见时犹在,、观、惇等共题书曰「惟辟玉食」。
夫至玩、玉食,非人主,则人臣孰堪之?
乃是神物护持,并合归上圣。
吴生画,遍阅一世,未有此比。
若入御府,未装间,望假一日,使诸生识,世间不复有也。
诸生至今未给食。
马,唐画,非干笔,少圆润秀气,与芾家天王同
往往世间此等画,便假名吴生甚众。
代见泰宁赵知县(长邑亲戚,因陈簿而见宰。) 宋 · 戴翼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二一、《翰苑新书》续集卷二○、《秘笈新书》卷一○
省亲千里,来依仇簿之鸾栖;
借誉一言,获拜乔仙之凫舄。
梦寐几年之附骥,寅缘一日之登龙。
窃幸自天,知归有地。
恭惟某官帝室石麟之种,仙源彩凤之姿。
密迩日云宰寄居行都。),偏承雨露。
声猷掀宇宙,直不减千里驹之才;
文彩瑞朝廷,自是赋五色日之手。
合在学士八砖之地,暂持郎官百里之权。
下车未播于政声,前席首加于士类。
满城,尽劳门下之栽培;
一介苓,亦愿笼中之收拾。
伏念某迹穷株兔,见小醯鸡。
春秋郡泮之齑盐,朝夕亲庭之菽水。
穷年钻故纸,仅窥豹之一斑;
寸晷试陈文,屡战蜗之两角。
未肯退焚舟之志,聊且为负米之行。
假途孔文举之通家,倾盖赵平原之半面。
念表叔忝邑曹之末,获事周旋;
而婶氏亦公族之华,无非缱绻。
机会之来非偶,帡幪之托何如!
冷灰愿借于吹嘘,断木冀为之润色。
况寸效未收于蓝绿,而归程欲趁于槐黄。
寒谷微枯,所欠几分之和气;
天潢馀润,愿分一点之恩波。